3月1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雒树刚一行来我校调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达哲、田学军、古小玉,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李巍、高岭等全国各省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代表30余人参加调研。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青,陕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工委主任王建利,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海波,我校党委书记朱晓渭、校长赵祥模陪同调研。
雒树刚一行视察了我院教育部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考察了我院在相关领域科研特色、成果转化、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教育部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皇冠正规娱乐平台院长李安桂教授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考察专家组介绍了实验室所聚焦的地下空间研究特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专利自主转化、产学研进展及国际交流进展等。
“低碳建筑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我校为牵头单位,依托“地下空间环境保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基于建筑环境及地下空间环境保障方面的长期研究积累,联合瑞典于默奥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为我校李安桂教授,外方主任为瑞典于默奥大学工程物理与电子学院院长、Brita-Stina Nordensteds基金会主席Thomas Olofsson教授。
几十年来,实验室建设团队长期扎根一线,从东北严寒的白山抽水蓄能电站,到赤道热带雨林气候的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CCS),从“千年大计”雄安交通枢纽到我国首座海域浮动式核电站的环境安全及先进通风技术,攻坚克难,始终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迫切需求及国际研究前沿,根植建筑与土木工程空气环境及先进通风技术领域,致力于建筑环境与地下空间环境保障领域研究。
实验室建设团队自主研发建筑环境及地下空间环境安全保障及先进通风技术关键装备,应用于雄安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市行政副中心项目、西安T5航站楼工程及高原部队营房和地下工事等,以先进通风理论技术实现了建筑环境的低碳营造,确保了灾变环境地下空间环境安全,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基于研究积累,李安桂教授领衔获2012、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及2019年世界可持续能源协会(WSSET)创新奖,作为负责人获批了“地下空间环境保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国际合作基地“陕西省建筑设备科学与地下空间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所研发的附壁通风技术及低阻低碳通风空调输配系统得到国内外广泛应用,已通过第三方评估,作价入股1500万成立产业转化平台,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考察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特色、所取得的科研创新成就表示肯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实验室建设能进一步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在行业和领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人大、部分省市和陕西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我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考察活动。